Quantcast
Channel: 中国汗血宝马产业协会 »杨武庆博客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

汗血马、汉武帝和大舅子

$
0
0

司马迁为战败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好话,惹怒了汉武帝,认为他话中有话,是在影射、诋毁“贰师将军”,更进一步引申出他是在诽谤皇帝。司马迁百口莫辩,被处以“腐刑”,遭受到惨绝人寰的摧残。
那么,这个“贰师将军”是什么人物?让汉武帝这样神经敏感?且听慢慢道来:
贰师将军名叫李广利,要说他,先得说说汉武帝的一个宠姬李夫人——李广利是李夫人的亲哥;而要说李夫人,又不得不说李夫人的另一个哥哥——李延年。这个李延年,以前不知道犯什么事儿,受了宫刑,在宫里面养狗。他们老李家,本是倡家,(用现在的词儿叫娱乐圈),全家人都能歌善舞。尤其李延年这小伙,老有才了,不但会唱会跳,还会编词作曲,武帝一有祭祀活动,庆祝活动啥的,就叫他写歌,深受汉武帝的宠幸。一天,李延年为武帝跳舞,一边跳,一边唱自己整的新歌,歌中唱道: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。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倾城与倾国,佳人不再得。”绝对的超凡脱俗、绝对的冰清玉洁,简直是神仙姐姐下凡。把汉武帝听得心荡神驰、六神无主,说:哎呀!世间难道还有这么漂亮的女人吗?有人趁机敲边鼓说:李延年有个妹妹,贼漂亮。武帝忙命人把李妹妹召进宫,一看,果然长得跟天仙似的。于是就“三千宠爱在一身,六宫粉黛无颜色”了。李夫人还为武帝生了一个男孩,被封为昌邑王。可惜,李夫人命薄,没享几年福,就病死了。
李夫人不光长得漂亮,还冰雪聪明。在她病重的时候,武帝去看她,她蒙着头死活不见,只说把儿子和兄弟托付给武帝,搞的武帝很背兴,悻悻而去。有人问李夫人:你为什么这么固执?惹皇帝不高兴。李夫人说:我本来就是凭这张脸得到宠幸的,现在我病成这个样子,让他看到我这么憔悴,他对我的宠爱,必然会消退,我还怎么能指望他照顾我的哥哥们呢?完全洞悉世态炎凉、人情冷暖。
李夫人这招儿果然好使,她死后,武帝心痛的跟什么似的,一直不能对她忘情,甚至让江湖术士作法招李夫人的灵魂和他见面。爱屋及乌,也就很善待李夫人的的哥哥们。他封李延年为“协律都尉”,佩二千石印(当时一个郡太守的俸禄是二千石)。
另一个哥哥李广利该怎么安排呢?武帝想给他弄一个侯爵当当,光大光大他们老李家门庭。可是老祖宗刘邦曾经定下规矩:非刘姓不得封王,非有功不得封侯,这可让武帝有些作难。
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话说汉武帝当年为了和匈奴打仗,曾经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,要联合西域小国夹击匈奴。虽然这个目的没有达到,但是从此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始往来。张骞死后,汉武帝不断派使节出使西域各国。
西域有一个小国叫大宛(音yuan),(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甘那地区)。那里出产一种宝马,叫汗血马。据说,那马出的汗是红色的,像血一样。武帝认为那就是传说中的天马,非常想得到它。可回来的使者说,大宛把汗血马藏在贰师城,不肯给咱们。武帝就派人带上一个金马,还有一千金,去大宛求马。大宛的贵人们(就是部族长老之类)聚在一起商量,说:汗血马是咱家的宝贝,哪能随便给人呢?再说汉朝离咱这儿上万里,中间隔着沙漠、沼泽,每次汉使来,几百人,路上能饿死一多半儿,所以根本不可能派军队过来。因此一致决定不给马。
那个时候,朝廷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,像张骞、苏武那样高素质的并不多,很多人根本不懂外交礼节,更不会玩儿什么外交辞令。这回派去求马的使者纯牌儿一个三青子,到了大宛国,见人家不给马,一急眼,就骂开了,后来居然把他带来的金马捶烂,扬长而去。大宛王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,命人劫杀了使者,把财物抢回来享用。
这可不得了,把本来就好战的汉武帝彻底惹翻。他决定攻打大宛,武装抢马。他听出使大宛的人说,大宛小国,没什么军队,有三千弓箭手就能搞定。武帝绝对相信这话,因为前不久他派人打楼兰,区区七百骑兵就活捉了楼兰王。打大宛,派谁去呢?这么好干的活,去了就立功,回来就封侯,当然要让亲的近的人去。不是正想给大舅子李广利一个封侯的机会吗?得!就派他去。于是武帝任命李广利为“贰师将军”(因要到大宛的贰师城抢马),率领六千骑兵,几万步兵,浩浩荡荡西征攻打大宛。这一年是公元前104年。
哪想到,这个李广利根本就是个棒槌,哪里懂什么打仗。西征路上,途径一些小国,家家都是城门紧闭,拒绝供给粮食,只好攻城,能攻下来,就有口饭吃;攻不下来,就饿着肚子往前走。好不容易走到大宛的郁成,士兵只剩下几千人,个个饿得眼儿发蓝,哪里还有力气打仗?攻打郁成,攻不下来,反而被人家干掉不少人。李广利就和手下的人商量:咱们连个郁成都打不下来,更何况大宛的王城,想都别想,不行咱回家吧。于是,第一次征大宛草草收场。这一去一回,用了两年时间。回到敦煌,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、二。
在回来的路上,李广利派使者给武帝上书,说:大宛路太远,路上又没吃的;士兵们不怕打仗,就怕饿肚子;最后到大宛的人太少,根本打不过人家。这回先休兵吧,回头多发点兵再打。武帝勃然大怒,立刻派使者拦在玉门关,说谁敢进关一步,杀无赦!斩立决!吓得贰师将军屁滚尿流,只好乖乖待在敦煌。
也难怪武帝发这么大火,堂堂大汉的威武之师,生让锤头大的小国给撅回来,皇帝的脸往哪儿搁?简直是死狗扶不上墙。你说,同样是国舅一级的干部,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?看人家卫皇后家的人,个顶个的争气,皇后的哥—卫青,还有皇后外甥—霍去病,这爷俩和匈奴干仗,什么时候吃过亏?一直把匈奴赶到漠北。再看看老李家的人,有什么出息?那个李延年,不识抬举,仗着得皇帝宠,在宫中横行无忌,后来竟然秽乱后宫,也有说是他弟弟,不管是谁,反正让武帝把这哥俩都宰了。这个李广利,本来想让他立个功,弄个侯爷当当,谁知道这么窝囊,只会给皇上添恶心。
别说武帝当时郁闷,他的用人不当,也给后人留下了话把,总让人指指点点。比如司马光就说,表面看,武帝是不敢违背祖上定下的“非有功不得候”的规矩,但他为了让亲近封侯,不管他是不是材料,就赶鸭子上架,让他带兵打仗,这样带来的危害,比直接给他封侯还坏。
我以为,司马光这缸砸的固然有理,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,武帝还是有他的可爱之处嘀。你想,武帝是什么身份?皇帝!除了老天爷就数他大,那些官位呀,财富呀,还不是想给谁给谁?可是他偏偏在给大舅哥封侯的事情上这么费心思,玩花样,说明什么?说明他还是有所敬畏嘀,起码他敬畏他祖宗的在天之灵,行动起来,有所顾忌、有所约束,不敢太为所欲为,这比现在某些人,毫无敬畏之心,“和尚打伞——无法无天”要好很多嘛。再说了,人家棒槌大舅哥也不容易,不说打仗,光说长途跋涉上万里,穿沙漠,过沼泽,还要翻越葱岭(帕米尔高原),真是没有功劳,也有苦劳,没有苦劳也有“肺痨”,为了封个候,容易吗?比那些光凭“话痨”当官儿的人强多了。
言归正传,转过年来(公元前102年),汉武帝来了个全国总动员:征召囚徒,恶少年,有罪的官吏、亡命的罪犯、商贩、赘婿(倒插门女婿)连士兵共二十多万人;还征召十万头牛、三万匹马,毛驴、骆驼不计其数,多多地运粮食和弓弩兵器。
这回西征的队伍声势浩大,沿途小国赶忙开城门迎接,供吃供喝,有一个叫仑头的小国(在新疆轮台)试图抵抗,立马被灭。军队比较平顺地到达大宛,到了三万多人,把大宛城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。大宛军队出来迎击汉军,被雨点般的弓箭射败,退保内城。汉军又把城外水源掘断,因大宛城内没水井,这下大宛彻底被困死了,围了四十多天,大宛城里的贵人们实在撑不住了,就在一起商量:咱们的王,把宝马藏起来,还杀了人家的使者,所以招来这么大祸事,不如咱们把王杀了,向汉军求和,给他们宝马,如果他们不答应,咱们再拼命。于是他们把大宛王杀死,提着人头出城和汉军谈判,说:你们停止进攻,我们把所有的马都拿出来让你们随便挑,还供你们食物。如果你们不同意,那我们就杀死所有的马,康居的救兵很快就到,到时候我们在内,他们在外,两边夹击,和你们决一死战!贰师将军和底下人商量:听说他们城里来了会打井的汉人,而且城里粮食又多,咱们本来是找大宛王算账,现在人家把他杀了,咱们如果还不依不饶,等康居人趁咱们疲惫搞突然袭击,那咱们可就玩儿完啦,赶紧就坡下驴和了吧。于是,大宛把好马都赶出来,汉军挑了几十匹上好的马,中等以下的马三千多匹。临走,又从大宛贵人里挑了一个过去对汉使态度好的,立他为大宛王。汉军最终也没能进入内城。说到这里,本人是挺佩服大宛国的,他们在和比自己强大的多的大国的战争中,尽量保持了自己的尊严,在和汉军谈判时不卑不亢,很有骨气,也尽可能地保护了自己的利益。后来,大宛找了个机会把汉军立的傀儡王杀掉,立原来王的弟弟为王,但依然送质子入朝,汉朝为了羁縻笼络,也就默认了。
大宛战争,前后打了四年时间,最后贰师将军带回来仅一万多人,一千来匹马。汉武帝认为征伐大宛,路途遥远,很不容易,也就不计较李广利的过失,封他为海西候。
有人要问:汉武帝为了要人家的马,就搞出这么大动静,打了四年仗,死了那么多人,不是有病么?其实,表面看武帝的确是为了要大宛的宝马,实际上,他还有更深层的战略上的考虑。首先,马,在当时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,和匈奴作战,没有马,基本抓瞎。公元前119年,卫青和霍去病两路出击,穿越大漠直捣匈奴漠北老巢,把匈奴打得元气大伤,自此“漠南无王庭”,侵扰边境的现象也少多了。可是汉朝这方面人员、马匹损失也很大,以致以后十几年再没力量对匈奴发动战争。把大宛的宝马搞来可以改良汉地的马种,就能大大提高战斗力。总而言之,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绝不会把汗血马当宠物养。
更重要的的是,自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,汉武帝就一直致力于拓宽这条通往西边的道路。他不断地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各国,一个使团多则几百人,少则一百来人。每年都有好几批。刚开始,使者都打着张骞的旗号,因为张骞在西域各国有很高的威信。但是毕竟高素质的外交使节很少。武帝派出去的使节鱼龙混杂,有的人是看到张骞因为通使西域得了高官,所以争着去;有的人是因为家穷,没饭吃,看中朝廷给外国的财物,有机会捞油水。而汉武帝认为出使西域是很苦的事,没什么人愿意去,所以,对愿意去的人,他也不筛选,不培训,直接上岗。那些能吹牛的,当正使节,不太能吹的,当副使。很多出去的人,说话没轻没重,不着四六,很不招人待见,这个时候,西域各国认为汉朝离他们很远,而匈奴离他们很近,经常欺负他们,他们怕匈奴更甚,所以对汉使基本没什么好头脸,不但不给饭吃,有的小国还和匈奴一样,经常劫掠汉使,西域之路一直就很不太平。武帝想:如果连大宛这么一个小国都搞不定,那么大汉王朝就会被西域各国耻笑,以后出使西域的使者就更没什么好果子吃。于是,武帝决心打下去。果然,大宛战争后,西域震动,各国看到汉朝的强大和富裕,纷纷遣质子入朝,和汉建立友好关系,从此,汉朝使者也都能顺利完成使命,为丝绸之路的形成打好了基础;同时,汉朝也开始在轮台(新疆轮台县)屯田,并设置校尉掌管屯田事宜,并供给往来使者食物。汉朝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始于此。由此看来,大宛战争的战略意义还是蛮大的。
好了,最后再说说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最后结局。武帝在位期间,和匈奴打了几十年。前期,他主要依靠的是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,公元前119年,在给匈奴沉重打击后,双方都没力量打了,都在休养生息。卫青,霍去病先后病死。大宛战争以后(前102年),到武帝死(前87年),算是武帝对匈奴战争的后期,这期间,武帝主要依靠的就是李广利。虽然李广利才能平庸,但此时汉朝,已是“蜀中无大将,廖化为先锋”了。这期间,和匈奴一共打了三仗,这三仗,李广利也时有斩获,但总的来说没占什么便宜。第一次(前99年),李广利被匈奴单于包围差点全军覆没。也就是那次战役,李陵在另一个战场兵败投降,司马迁的噩梦也从此始。最后一场战争已是武帝死前三年(前90年),宫廷里因为太子巫蛊案掀起的血雨腥风还没平息下来。李广利老婆卷进巫蛊案,被抓。此时,李广利正在前线和匈奴作战,开始取得小胜,消息传来,广利心里发毛,想取得更大的胜利挽救命运,便轻举冒进,最后,战败投降。
匈奴单于得到李广利很高兴,大加宠幸,宠幸程度在以前投降的卫律之上,卫律很是嫉妒。后来趁着老阏氏(老单于的老婆)病重,卫律调唆巫师对单于说:这是因为死去的老单于不高兴了,以前老单于每次出兵前都发誓说如果捉住贰师将军,就拿他祭神。现在捉到了,为什么不祭神?于是单于把广利杀了祭神。广利死前大喊:来生一定灭掉匈奴!这可能是他一生中说出的唯一一句豪言壮语吧。广利死后,匈奴遭大雪灾,冻死很多牲口。吓得单于赶紧给广利盖了间小屋,祭祀他。
一个大将军,虽然才能平庸,但毕竟征战沙场一辈子,最后竟然落了这么一个荒诞的下场。叹叹!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



Latest Images